Watch live video from 野草莓台北 on Justin.tv
引用自
http://zh-tw.justin.tv/action1106#shareform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國際特赦組織公開聲明--台灣警方應避免濫用暴力
在野草莓學運12月7日大遊行前夕,國際特赦組織敦促台灣警方不得濫用暴力,並呼籲監察院調查陳雲林來台期間警方執法問題。
國際特赦組織公開聲明
台灣:警察應避免過度使用暴力
AI Index: ASA 38/001/2008
2008年12月3日
國際特赦組織(AI)已敦促台灣警方,在處理將於12月7日(星期日)舉行的學生抗議活動時,相關警力運用和群眾管制應遵守國際標準。
本組織同時呼籲台灣的監察院,本於憲法所賦予的監督行政機關之職責,針對警方在處理11月間各項抗議活動時涉及過度使用暴力的報導,展開獨立調查。
「野草莓學生運動」從11月6日起發動靜坐抗議迄今,因為他們認為警方在處理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期間的群眾抗議活動中過度使用暴力。台灣的公民社會團體正針對民眾在抗議過程中遭警察打傷頭部和折斷手指等事件進行調查。
根據警方11月8日發表的一項報告,陳雲林訪台期間動員了近1萬7千人次的警力;共計149位警員與200到300位民眾受傷;18人被逮捕。
據台灣的公民社會團體表示,警方經常濫用〈集會遊行法〉壓制與政府不同的意見。學生運動發言人說,他們將不會依照現行法律向警方申請遊行許可,但會根據學生所主張的修法原則向警方「報備」。
野草莓學運正在組織12月7日的抗議行動,以抗議政府遲不修改〈集會遊行法〉。
國際特赦組織表示,台灣的監察院應正視由台灣公民社會團體所提出的嚴重關切,而政府則應停止利用集遊法箝制人民的集會自由,並應允許人民以和平方式從事抗議行動。國際特赦組織也呼籲台灣警方及司法機關,應確保在調查任何被控暴力行為的抗議者時,以符合國際標準之公正、透明及適時的方式為之。
背景
2008年11月3日至7日,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率領一個60人代表團訪問台灣,並會見馬英九總統。
警方在陳雲林行經路線沿途阻擋持有台灣和西藏國旗或反中國標語的抗議群眾,並沒收或毀損某些前述物品。在陳雲林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舉行晚宴的飯店附近,警方還強制一家高聲播放「台灣之歌」專輯歌曲的唱片行關掉音樂並拉下鐵門。
還有其他警方任意拘留和濫用暴力的報導,但根據警方的說法,警方的某些強勢作為是為壓制抗議群眾的暴力行為。
陳雲林訪台後,數百位學生在全台各地發起了靜坐活動,抗議警察處理抗議活動的方式,並要求修改一直以來被誤用於防止抗議的集會遊行法。
11月6日,學生們開始在行政院外靜坐,後來被警方以非法集會為由抬離現場。他們隨即轉往台灣民主紀念館(自由廣場)繼續靜坐,公民社會團體則發起每日例行的靜走行動,共同要求立即修改集會遊行法、總統及行政院長道歉、警政署長及國安局長下台。
台北市警察局於11月18日公佈66位涉嫌向警察投擲汽油彈和石塊以及向台中市長吐口水的「滋事者」名單。也有報導指稱,警方向媒體記者及主管施壓,要求他們提供錄影畫面,以供警方辨識涉嫌參與暴力行為的抗議人士。〔新聞稿全文完〕
引用自
http://www.amnesty.tw/?p=597
英文原文網址
http://www.amnestyusa.org/document.php?lang=e&id=ENGASA380012008
國際特赦組織公開聲明
台灣:警察應避免過度使用暴力
AI Index: ASA 38/001/2008
2008年12月3日
國際特赦組織(AI)已敦促台灣警方,在處理將於12月7日(星期日)舉行的學生抗議活動時,相關警力運用和群眾管制應遵守國際標準。
本組織同時呼籲台灣的監察院,本於憲法所賦予的監督行政機關之職責,針對警方在處理11月間各項抗議活動時涉及過度使用暴力的報導,展開獨立調查。
「野草莓學生運動」從11月6日起發動靜坐抗議迄今,因為他們認為警方在處理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期間的群眾抗議活動中過度使用暴力。台灣的公民社會團體正針對民眾在抗議過程中遭警察打傷頭部和折斷手指等事件進行調查。
根據警方11月8日發表的一項報告,陳雲林訪台期間動員了近1萬7千人次的警力;共計149位警員與200到300位民眾受傷;18人被逮捕。
據台灣的公民社會團體表示,警方經常濫用〈集會遊行法〉壓制與政府不同的意見。學生運動發言人說,他們將不會依照現行法律向警方申請遊行許可,但會根據學生所主張的修法原則向警方「報備」。
野草莓學運正在組織12月7日的抗議行動,以抗議政府遲不修改〈集會遊行法〉。
國際特赦組織表示,台灣的監察院應正視由台灣公民社會團體所提出的嚴重關切,而政府則應停止利用集遊法箝制人民的集會自由,並應允許人民以和平方式從事抗議行動。國際特赦組織也呼籲台灣警方及司法機關,應確保在調查任何被控暴力行為的抗議者時,以符合國際標準之公正、透明及適時的方式為之。
背景
2008年11月3日至7日,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率領一個60人代表團訪問台灣,並會見馬英九總統。
警方在陳雲林行經路線沿途阻擋持有台灣和西藏國旗或反中國標語的抗議群眾,並沒收或毀損某些前述物品。在陳雲林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舉行晚宴的飯店附近,警方還強制一家高聲播放「台灣之歌」專輯歌曲的唱片行關掉音樂並拉下鐵門。
還有其他警方任意拘留和濫用暴力的報導,但根據警方的說法,警方的某些強勢作為是為壓制抗議群眾的暴力行為。
陳雲林訪台後,數百位學生在全台各地發起了靜坐活動,抗議警察處理抗議活動的方式,並要求修改一直以來被誤用於防止抗議的集會遊行法。
11月6日,學生們開始在行政院外靜坐,後來被警方以非法集會為由抬離現場。他們隨即轉往台灣民主紀念館(自由廣場)繼續靜坐,公民社會團體則發起每日例行的靜走行動,共同要求立即修改集會遊行法、總統及行政院長道歉、警政署長及國安局長下台。
台北市警察局於11月18日公佈66位涉嫌向警察投擲汽油彈和石塊以及向台中市長吐口水的「滋事者」名單。也有報導指稱,警方向媒體記者及主管施壓,要求他們提供錄影畫面,以供警方辨識涉嫌參與暴力行為的抗議人士。〔新聞稿全文完〕
引用自
http://www.amnesty.tw/?p=597
英文原文網址
http://www.amnestyusa.org/document.php?lang=e&id=ENGASA380012008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陳博志先生建言與經建會無力的回答2
(II)問題五:633目標係一個錯誤達不到的目標。
回應:
1.馬總統提出「633」目標,係指4年內達成失業率3%、2016年每人GDP 3萬美元。為落實達成,行政團隊已規劃「鬆綁與重建」施政策略,研提愛台12建設區域重點計畫、財經法規鬆綁等具體行動方案。依Global Insight(2008年11月)最新預測,2015年台灣每人GDP 30,327美元,超過3萬美元,2016年可達33,094美元。
2.「633」目標中經濟成長率6%,非指單一年度,亦非馬上達到。新政府就任後,遭逢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國際原物料價格大幅波動、全球金融風暴等,經濟陷入停滯成長困局。為因應國際經濟不景氣,執政團隊相繼推動「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振興經濟新方案」,透過發放消費券、擴大公共投資、提供誘因加速推動都市更新、加強民間投資、提供配套機制振興國內產業等措施,擴大內需,創造就業。根據主計處預測(97年11月20日),今年經濟成長率估計為 1.87%,與新加坡的1.72%相當,明年第2季以後可望逐步復甦,全年經濟預估小幅成長2.12%。
3.為舒緩失業上升情勢,政府除積極擴大公共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外,並自97年11月起推動「97年短期促進就業措施」,97年可提供4.6萬個就業機會,相關措施多可延續至98年,約可提供5.6萬個就業機會。
4.為活絡勞動市場及輔助增加就業機會,行政院已於11月通過「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推動短、中、長期措施,每年約可提供就業機會4.8萬人、訓練機會約24萬人次,協助降低失業率。
講到633,這實在是老梗到不能再老梗的東西。反正不管選舉期間是怎麼講的,現在說翻盤就翻盤,就跟馬英九說六三三達不到,要捐一半薪水一樣。到現在還在講愛台十二項建設,這到底財源在哪邊?
請問一下,這Global Insight到底是什麼東西?
是一位叫做Global Insight的靈媒嗎?他講錯了要負什麼責任嗎?那請問一下,第四季會好,是哪裡會好?是好好笑的意思嗎?
講到笑話,今天馬英九又在講笑話,他說現在全世界都不會說台灣是一個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廢話,這當然不會,現在全世界都覺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要當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這也是中國才是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我是不知道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台灣人權倒退,這馬先生都聽不到,全世界都覺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他也聽不到,搞不好是他耳聾了吧。
這個經建會到現在還在講天方夜譚,這是怎麼樣救經濟呀?
問題六:公共建設砸錢,卻不管執行能力。
回應:
1.擴大內需係補助地方政府加速推動公共建設,作為刺激景氣之短期措施,相關計畫以地方急迫需要且立即可行為前提,地方首長承諾可於年底前執行,並經主管部會審核。
2.關於583億元之額度,已考慮執行能力,並未龐大至無法監督。回顧92年中,政府為提振景氣,也曾提出500多億元之擴大公共建設方案,並於1年內執行完畢。
3.本方案工程會已組成跨部會專案小組監督,各主管部會嚴格控管,雖受少數縣市預算審核延誤,但至11月27日發包率已達6成5,預估12月底可達9成以上,各機關刻正全力趕辦中,以年底全部發包為目標。
我們來看一下陳博志先生說的是什麼好了:要擴大公共建設、追求經濟成長,這表示要花大錢了,但是公共建設要政府去執行與監督,不是錢花下去建設就出來,如果錢花得太多,超過政府監督的能力,那就會偷工減料,如果超過民間執行的能力,那就會出現非常低劣的品質,但是馬政府完全不去管執行能力,一上台就五百億方案,結果根本沒辦法辦到,於是買垃圾桶、蓋殯儀館的統統出來,而且很多到現在根本沒有發包出去。
人家在講的,是你沒辦法監督,會不會有偷工減料呢?會不會有品質低劣呢?
結果經建會的回答就是,我們會執行完畢,我們會全部發包。
這意思是什麼?就是有可能會有偷工減料,也有可能會品質低劣,可是只要發包出去了,只要執行完畢了,這就可以交代了。不是嗎?除了一句沒有龐大到無法監督一句空話,是還有什麼可以佐證的資訊?
問題七:國發基金不該擴大,經建會編了二千億,到了總統府加到一兆,怎麼加上去的?要投資什麼?都沒有講。
回應:
1.由於近來國際經濟變化劇烈,嚴重衝擊國內經濟及金融局勢,為協助推動我國產業轉型發展,擬擴大國發基金功能與規模,加強投資國內重要策略性產業。
2.初期規劃國發基金將依預算法第88條規定,向銀行融資取得新台幣1,000億元資金,提供國發基金投資現有之上市櫃及興櫃公司股票。未來將視實際需求分階段逐步擴充基金規模,用於改善產業結構與企業體質之策略性投資,其受理申請方式,將由業者提出改造計畫,經專業審查程序後,報請行政院核備,必要時得經行政院同意後辦理。
3.有關投資後管理與監督,除督促各投資事業按時提供財務報表,掌握其經營狀況,並定期或不定期前往實地訪查,以完備監督管理。國發基金於年度決算及年報中皆充分揭露所有投資及融資資訊,亦會循預算程序編列預算及補辦預算送請立法院審議,有關投資情形與績效,則接受立法院監督,並定期向立法院報告。
4.目前國發基金分基金,轉投資事業43家、創業投資事業55家及融資貸款案14項,總資產約達新台幣2,000億元。為提升現行投資審議專業人力,將借重產業、學術及研究等專業機構資源,延聘學者、專家擔任顧問,以加強事前審核及事後監督,確保政府投資權益。
哇,我剛剛不曉得有沒有看過,又要找專家學者也。
唉,其實恨多專家學者都不瞭解產夜脈動呀。
當初是經濟部次長施顏祥表示,不方便在立法院等公開場合說明政府要如何協助個別企業。現在又講,國發基金於年度決算及年報中皆充分揭露所有投資及融資資訊,亦會循預算程序編列預算及補辦預算送請立法院審議,有關投資情形與績效,則接受立法院監督,並定期向立法院報告。
這是怎麼樣,在耍百姓嗎?爽的時候就講會跟立法院報告,不爽就說不要,那陳博志根據經濟部次長講話發表評論,你經建會有意見就去扁經濟部次長呀。就叫劉兆玄出來講話呀。
問題八:誤解學理,方法就會錯。
回應:
1.日前通過的「海外企業來台上市鬆綁及適度開放陸資投資國內股市方案」,其目的係放寬國人投資含陸股成分之有價證券及適度放寬陸資投資國內股市外,同時藉由打造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促成兩岸金融監理(合作)機制運作,協助金融業拓展大陸市場,強化並擴大我國資本市場規模,打造台灣為「亞太資產管理與籌資中心」。
2.520以來政府執行多項兩岸經貿鬆綁政策措施,其目的是為營造台灣自由化、國際化的經營環境,強化台灣經濟與全球市場的連結,以吸引跨國企業來台投資,並促使海外台商返台投資,達成「深耕台灣、布局全球」的經濟戰略目標。
這直接看陳先生的回應好了:「這回應一點也沒有說服力!」陳博志表示,如果像馬政府說的改善兩岸關係,有助台灣加強全球連結;試問,有哪個國家願意和我們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已經有機會可以加入像IMF(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經濟組織嗎?他抨擊,這完全是「空口說白話」。
我實在是不知道,台灣流向中國的錢實在是多到爆,可是現在所謂的兩岸經貿鬆綁,這目的是為營造台灣自由化、國際化的經營環境?是為了強化台灣經濟與全球市場的連結?
海外台商會考慮返台投資,最大的原因恐怕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好的措施,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中國要實施新勞動合同法吧。
我是不知道,到底我們的政府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可以做到什麼深耕台灣、布局全球。
當然啦,另一部份是開放金融業登陸之類的。可是呢,講的好像會有陸資來救台股,陸資呢?迷路了嗎?
問題九:救勞工就要直接救,不須迂迴以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之政策。
回應:為改善就業問題,行政院已於本年11月起實施「97年短期促進就業措施」。截至11月24日止,已輔導14,690人獲得短期就業機會;另已核定實施「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有助於提供就業機會。而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之政策,係為達到銀行、企業及勞工三贏,健全銀行、產業與經濟發展之目的。
政府挺銀行,銀行就會挺企業嗎?
銀行挺企業,企業就會挺員工嗎?
先前補貼大宗物資的貨物稅,補貼台塑石化貨物稅,我們買的石油還是麵粉有變的比較便宜嗎?
那要是政府挺銀行,銀行還是收緊銀根,你政府是能怎麼樣?
銀行挺企業,企業還是要裁員,你政府是又能怎麼樣?
怎麼會這麼笨呢?
問題十:政府一味追求統一,只要是有助於統一的,不管對錯,抓了就用,而且誇大其成效。
回應:
1.有關農產品議題,除了直航有利台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外,馬總統也在競選政策白皮書中強調,將繼續管制大陸830項農產品,建立兩岸農業智財權與商標協商機制。
2.依據陸委會97年11月19日新聞稿,兩岸經貿鬆綁政策實施迄今,並未對台灣經濟發展產生任何負面影響。以台商赴大陸投資為例,97年5至9月核准台商赴大陸投資金額(扣除補辦登記部分)較去年同期減少3.3%;與今年1至5月大陸投資成長24.3%相較,台商投資大陸已顯著降溫。再者,迄今年10月底,國內基金僅一檔投信基金投資大陸股票,金額約新台幣1,200多萬元;境外基金因放寬大陸投資比例重新上架僅4檔,投資大陸股市金額為零。
3.政府鼓勵台商回台上市,已核准「中國旺旺控股公司」來台上市,預計募集資金新台幣35億元,將全數用於國內投資。
咦,這第二點是在指馬政府在鎖國嗎?
我記得我們當初在選前就一直在問,鎖國在哪裡?怎麼兩岸關係不斷鬆綁,可是馬英九反倒在鎖國?原來這就是經濟沒辦法成長的原因嗎?馬政府你就是實質鎖國才會倒楣,是這個意思嗎?
我記得選前大家就講過,沒有鎖國這件事。現在也證明了,沒有鎖國這回事,這不過就是國民黨拿來鬥爭民進黨政府的嘴砲而已。
事實上現在對中國政策不管是從學理上與事實上,都還是在走虛無縹緲的夢幻公主風,一點都不務實,只是任中國予取予求呀。
問題十一:消費券決策系統混亂、要不要限制用途政策反覆。
回應:
1.經建會在消費券政策規劃過程中,須聽取民眾及各部會意見,加以適度修正、調整、分析,以使政策發揮最大效益,係屬政策規劃之必然過程,絕非決策系統混亂。
2.行政院97年11月24日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原則上,消費券可用於購買貨物及勞務,以激勵民間消費,促使各行業普遍受益。
好吧,反正無能的人總會找出一堆藉口。做愛不持久就說自己道德比較高尚。明明就是荒腔走板,還要粉飾太平,這我們也沒什麼好說的,人民心中自有一把尺。
問題十二:對財經展望,慣性說謊。
回應:
自下半年起,國際情勢丕變,包括今年7月中,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兩大房地產貸款公司爆發財務危機,9月份政府接管二房,予以平息。但問題銀行家數逐月遞增,尤其是9月起雷曼兄弟證券(Lehman Brothers)、美國保險集團(AIG)及美林公司(Merill Lynch)三家公司財務困難,市場後續效應擴大。因此,美國的投資銀行倒閉,並擴散成為全球股災,也使得各國際經濟機構於第4季紛紛下修經濟成長預測值。隨著國際經濟情勢改變及國際投資機構資金規劃,外資在國內股匯市資金進出做調整時,係屬必然現象。
那第四季會好,是要怎麼講?劉揆是大姨媽來了隨口說說嗎?八兆救股市,這八兆是在哪裡?還是說這八兆都被阿扁掏空了?又是前朝留下來的爛攤子嗎?
還是說馬政府官員的大腦都被阿扁偷走了,所以馬政府的官員比較笨一點是應該的?
問題十三:目無法紀。國發基金借款,都完全未根據預算法、公債法程序偷偷用錢。
回應:
1.國發基金借款需依「預算法」第88條規定,附屬單位預算之執行,如因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遷或正常業務之確實需要,報經行政院核准者,得不受預算法第27條於預算外增加債務之限制,先行辦理,並補辦預算。倘金額在1億元以上,應送立法院備查等程序辦理。
2.國發基金借款屬「公共債務法」所定義之公共債務,受公共債務法之規範。
(1)存量債限:「公共債務法」明訂公共債務未償餘額不包括自償性公共債務。未來國發基金借款,投資國內重要產業及國內外優質公司,將以獲利為目標,並以被投資公司所發放股息及出售股票所得,作為本息償還來源。依「公共債務法」規定,該項債務應屬「自償性公共債務」,不計入公共債務未償餘額。
(2)流量債限:依據「公共債務法」規定,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每年度舉債額度,不得超過歲出總額之15%。國發基金依法編列附屬單位預算,且所舉債務屬自償性公共債務,不納入流量債限計算。
看一下原文:颱風過後淹水,我們的政府講說可以先把其他預算撥來防洪治水,這是不可以的,甚至連擴大公共建設的錢都要挪用。現在五千億要不受公債法限制,這還規規矩矩要提出一個法案,但主權基金要撥外匯、國發基金要借款,都完全未根據預算法、公債法的程序偷偷用錢。還說要 設基金做十二項建設,這也不受公債法限制;現在又撥了二十億要給大企業做保證,要保六千億,但依過去的經驗,起碼有一千多億會變成呆帳。
原來買股票包賺錢,所以可以列為自償性公共債務。唉,這種話也能說,這真的是經建會的官員嗎?每個買股票的人都嘛以獲利為目標,有誰是有賠錢為目標嗎?可是股息跟賣股票所得,就真的可以做為本息償還來源嗎?這分明就是要規避公債法嘛,陳博志先生講的到底哪裡有錯?
還有,人家講的重點分明是這個:行政院昨(21日)晚召開卡玫基風災檢討會,決定「移緩濟急」,調整擴大內需預算,把和防洪、防災有關的413億元,優先拿來治水,而且在1個月之內,就會提出整體計畫,以免又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怎麼經建會裝起糊塗來了?「預算法」第62條可是寫的很清楚:總預算內各機關、各政事及計畫或業務科目間之經費,不得互相流用。
怎麼現在經建會又只答想答的?
引用自
http://www.wretch.cc/blog/phopicking/13682848
回應:
1.馬總統提出「633」目標,係指4年內達成失業率3%、2016年每人GDP 3萬美元。為落實達成,行政團隊已規劃「鬆綁與重建」施政策略,研提愛台12建設區域重點計畫、財經法規鬆綁等具體行動方案。依Global Insight(2008年11月)最新預測,2015年台灣每人GDP 30,327美元,超過3萬美元,2016年可達33,094美元。
2.「633」目標中經濟成長率6%,非指單一年度,亦非馬上達到。新政府就任後,遭逢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國際原物料價格大幅波動、全球金融風暴等,經濟陷入停滯成長困局。為因應國際經濟不景氣,執政團隊相繼推動「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振興經濟新方案」,透過發放消費券、擴大公共投資、提供誘因加速推動都市更新、加強民間投資、提供配套機制振興國內產業等措施,擴大內需,創造就業。根據主計處預測(97年11月20日),今年經濟成長率估計為 1.87%,與新加坡的1.72%相當,明年第2季以後可望逐步復甦,全年經濟預估小幅成長2.12%。
3.為舒緩失業上升情勢,政府除積極擴大公共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外,並自97年11月起推動「97年短期促進就業措施」,97年可提供4.6萬個就業機會,相關措施多可延續至98年,約可提供5.6萬個就業機會。
4.為活絡勞動市場及輔助增加就業機會,行政院已於11月通過「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推動短、中、長期措施,每年約可提供就業機會4.8萬人、訓練機會約24萬人次,協助降低失業率。
講到633,這實在是老梗到不能再老梗的東西。反正不管選舉期間是怎麼講的,現在說翻盤就翻盤,就跟馬英九說六三三達不到,要捐一半薪水一樣。到現在還在講愛台十二項建設,這到底財源在哪邊?
請問一下,這Global Insight到底是什麼東西?
是一位叫做Global Insight的靈媒嗎?他講錯了要負什麼責任嗎?那請問一下,第四季會好,是哪裡會好?是好好笑的意思嗎?
講到笑話,今天馬英九又在講笑話,他說現在全世界都不會說台灣是一個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廢話,這當然不會,現在全世界都覺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要當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這也是中國才是麻煩製造者(trouble maker)。我是不知道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台灣人權倒退,這馬先生都聽不到,全世界都覺得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他也聽不到,搞不好是他耳聾了吧。
這個經建會到現在還在講天方夜譚,這是怎麼樣救經濟呀?
問題六:公共建設砸錢,卻不管執行能力。
回應:
1.擴大內需係補助地方政府加速推動公共建設,作為刺激景氣之短期措施,相關計畫以地方急迫需要且立即可行為前提,地方首長承諾可於年底前執行,並經主管部會審核。
2.關於583億元之額度,已考慮執行能力,並未龐大至無法監督。回顧92年中,政府為提振景氣,也曾提出500多億元之擴大公共建設方案,並於1年內執行完畢。
3.本方案工程會已組成跨部會專案小組監督,各主管部會嚴格控管,雖受少數縣市預算審核延誤,但至11月27日發包率已達6成5,預估12月底可達9成以上,各機關刻正全力趕辦中,以年底全部發包為目標。
我們來看一下陳博志先生說的是什麼好了:要擴大公共建設、追求經濟成長,這表示要花大錢了,但是公共建設要政府去執行與監督,不是錢花下去建設就出來,如果錢花得太多,超過政府監督的能力,那就會偷工減料,如果超過民間執行的能力,那就會出現非常低劣的品質,但是馬政府完全不去管執行能力,一上台就五百億方案,結果根本沒辦法辦到,於是買垃圾桶、蓋殯儀館的統統出來,而且很多到現在根本沒有發包出去。
人家在講的,是你沒辦法監督,會不會有偷工減料呢?會不會有品質低劣呢?
結果經建會的回答就是,我們會執行完畢,我們會全部發包。
這意思是什麼?就是有可能會有偷工減料,也有可能會品質低劣,可是只要發包出去了,只要執行完畢了,這就可以交代了。不是嗎?除了一句沒有龐大到無法監督一句空話,是還有什麼可以佐證的資訊?
問題七:國發基金不該擴大,經建會編了二千億,到了總統府加到一兆,怎麼加上去的?要投資什麼?都沒有講。
回應:
1.由於近來國際經濟變化劇烈,嚴重衝擊國內經濟及金融局勢,為協助推動我國產業轉型發展,擬擴大國發基金功能與規模,加強投資國內重要策略性產業。
2.初期規劃國發基金將依預算法第88條規定,向銀行融資取得新台幣1,000億元資金,提供國發基金投資現有之上市櫃及興櫃公司股票。未來將視實際需求分階段逐步擴充基金規模,用於改善產業結構與企業體質之策略性投資,其受理申請方式,將由業者提出改造計畫,經專業審查程序後,報請行政院核備,必要時得經行政院同意後辦理。
3.有關投資後管理與監督,除督促各投資事業按時提供財務報表,掌握其經營狀況,並定期或不定期前往實地訪查,以完備監督管理。國發基金於年度決算及年報中皆充分揭露所有投資及融資資訊,亦會循預算程序編列預算及補辦預算送請立法院審議,有關投資情形與績效,則接受立法院監督,並定期向立法院報告。
4.目前國發基金分基金,轉投資事業43家、創業投資事業55家及融資貸款案14項,總資產約達新台幣2,000億元。為提升現行投資審議專業人力,將借重產業、學術及研究等專業機構資源,延聘學者、專家擔任顧問,以加強事前審核及事後監督,確保政府投資權益。
哇,我剛剛不曉得有沒有看過,又要找專家學者也。
唉,其實恨多專家學者都不瞭解產夜脈動呀。
當初是經濟部次長施顏祥表示,不方便在立法院等公開場合說明政府要如何協助個別企業。現在又講,國發基金於年度決算及年報中皆充分揭露所有投資及融資資訊,亦會循預算程序編列預算及補辦預算送請立法院審議,有關投資情形與績效,則接受立法院監督,並定期向立法院報告。
這是怎麼樣,在耍百姓嗎?爽的時候就講會跟立法院報告,不爽就說不要,那陳博志根據經濟部次長講話發表評論,你經建會有意見就去扁經濟部次長呀。就叫劉兆玄出來講話呀。
問題八:誤解學理,方法就會錯。
回應:
1.日前通過的「海外企業來台上市鬆綁及適度開放陸資投資國內股市方案」,其目的係放寬國人投資含陸股成分之有價證券及適度放寬陸資投資國內股市外,同時藉由打造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促成兩岸金融監理(合作)機制運作,協助金融業拓展大陸市場,強化並擴大我國資本市場規模,打造台灣為「亞太資產管理與籌資中心」。
2.520以來政府執行多項兩岸經貿鬆綁政策措施,其目的是為營造台灣自由化、國際化的經營環境,強化台灣經濟與全球市場的連結,以吸引跨國企業來台投資,並促使海外台商返台投資,達成「深耕台灣、布局全球」的經濟戰略目標。
這直接看陳先生的回應好了:「這回應一點也沒有說服力!」陳博志表示,如果像馬政府說的改善兩岸關係,有助台灣加強全球連結;試問,有哪個國家願意和我們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已經有機會可以加入像IMF(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經濟組織嗎?他抨擊,這完全是「空口說白話」。
我實在是不知道,台灣流向中國的錢實在是多到爆,可是現在所謂的兩岸經貿鬆綁,這目的是為營造台灣自由化、國際化的經營環境?是為了強化台灣經濟與全球市場的連結?
海外台商會考慮返台投資,最大的原因恐怕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好的措施,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中國要實施新勞動合同法吧。
我是不知道,到底我們的政府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可以做到什麼深耕台灣、布局全球。
當然啦,另一部份是開放金融業登陸之類的。可是呢,講的好像會有陸資來救台股,陸資呢?迷路了嗎?
問題九:救勞工就要直接救,不須迂迴以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之政策。
回應:為改善就業問題,行政院已於本年11月起實施「97年短期促進就業措施」。截至11月24日止,已輔導14,690人獲得短期就業機會;另已核定實施「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有助於提供就業機會。而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之政策,係為達到銀行、企業及勞工三贏,健全銀行、產業與經濟發展之目的。
政府挺銀行,銀行就會挺企業嗎?
銀行挺企業,企業就會挺員工嗎?
先前補貼大宗物資的貨物稅,補貼台塑石化貨物稅,我們買的石油還是麵粉有變的比較便宜嗎?
那要是政府挺銀行,銀行還是收緊銀根,你政府是能怎麼樣?
銀行挺企業,企業還是要裁員,你政府是又能怎麼樣?
怎麼會這麼笨呢?
問題十:政府一味追求統一,只要是有助於統一的,不管對錯,抓了就用,而且誇大其成效。
回應:
1.有關農產品議題,除了直航有利台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外,馬總統也在競選政策白皮書中強調,將繼續管制大陸830項農產品,建立兩岸農業智財權與商標協商機制。
2.依據陸委會97年11月19日新聞稿,兩岸經貿鬆綁政策實施迄今,並未對台灣經濟發展產生任何負面影響。以台商赴大陸投資為例,97年5至9月核准台商赴大陸投資金額(扣除補辦登記部分)較去年同期減少3.3%;與今年1至5月大陸投資成長24.3%相較,台商投資大陸已顯著降溫。再者,迄今年10月底,國內基金僅一檔投信基金投資大陸股票,金額約新台幣1,200多萬元;境外基金因放寬大陸投資比例重新上架僅4檔,投資大陸股市金額為零。
3.政府鼓勵台商回台上市,已核准「中國旺旺控股公司」來台上市,預計募集資金新台幣35億元,將全數用於國內投資。
咦,這第二點是在指馬政府在鎖國嗎?
我記得我們當初在選前就一直在問,鎖國在哪裡?怎麼兩岸關係不斷鬆綁,可是馬英九反倒在鎖國?原來這就是經濟沒辦法成長的原因嗎?馬政府你就是實質鎖國才會倒楣,是這個意思嗎?
我記得選前大家就講過,沒有鎖國這件事。現在也證明了,沒有鎖國這回事,這不過就是國民黨拿來鬥爭民進黨政府的嘴砲而已。
事實上現在對中國政策不管是從學理上與事實上,都還是在走虛無縹緲的夢幻公主風,一點都不務實,只是任中國予取予求呀。
問題十一:消費券決策系統混亂、要不要限制用途政策反覆。
回應:
1.經建會在消費券政策規劃過程中,須聽取民眾及各部會意見,加以適度修正、調整、分析,以使政策發揮最大效益,係屬政策規劃之必然過程,絕非決策系統混亂。
2.行政院97年11月24日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草案」。原則上,消費券可用於購買貨物及勞務,以激勵民間消費,促使各行業普遍受益。
好吧,反正無能的人總會找出一堆藉口。做愛不持久就說自己道德比較高尚。明明就是荒腔走板,還要粉飾太平,這我們也沒什麼好說的,人民心中自有一把尺。
問題十二:對財經展望,慣性說謊。
回應:
自下半年起,國際情勢丕變,包括今年7月中,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兩大房地產貸款公司爆發財務危機,9月份政府接管二房,予以平息。但問題銀行家數逐月遞增,尤其是9月起雷曼兄弟證券(Lehman Brothers)、美國保險集團(AIG)及美林公司(Merill Lynch)三家公司財務困難,市場後續效應擴大。因此,美國的投資銀行倒閉,並擴散成為全球股災,也使得各國際經濟機構於第4季紛紛下修經濟成長預測值。隨著國際經濟情勢改變及國際投資機構資金規劃,外資在國內股匯市資金進出做調整時,係屬必然現象。
那第四季會好,是要怎麼講?劉揆是大姨媽來了隨口說說嗎?八兆救股市,這八兆是在哪裡?還是說這八兆都被阿扁掏空了?又是前朝留下來的爛攤子嗎?
還是說馬政府官員的大腦都被阿扁偷走了,所以馬政府的官員比較笨一點是應該的?
問題十三:目無法紀。國發基金借款,都完全未根據預算法、公債法程序偷偷用錢。
回應:
1.國發基金借款需依「預算法」第88條規定,附屬單位預算之執行,如因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遷或正常業務之確實需要,報經行政院核准者,得不受預算法第27條於預算外增加債務之限制,先行辦理,並補辦預算。倘金額在1億元以上,應送立法院備查等程序辦理。
2.國發基金借款屬「公共債務法」所定義之公共債務,受公共債務法之規範。
(1)存量債限:「公共債務法」明訂公共債務未償餘額不包括自償性公共債務。未來國發基金借款,投資國內重要產業及國內外優質公司,將以獲利為目標,並以被投資公司所發放股息及出售股票所得,作為本息償還來源。依「公共債務法」規定,該項債務應屬「自償性公共債務」,不計入公共債務未償餘額。
(2)流量債限:依據「公共債務法」規定,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每年度舉債額度,不得超過歲出總額之15%。國發基金依法編列附屬單位預算,且所舉債務屬自償性公共債務,不納入流量債限計算。
看一下原文:颱風過後淹水,我們的政府講說可以先把其他預算撥來防洪治水,這是不可以的,甚至連擴大公共建設的錢都要挪用。現在五千億要不受公債法限制,這還規規矩矩要提出一個法案,但主權基金要撥外匯、國發基金要借款,都完全未根據預算法、公債法的程序偷偷用錢。還說要 設基金做十二項建設,這也不受公債法限制;現在又撥了二十億要給大企業做保證,要保六千億,但依過去的經驗,起碼有一千多億會變成呆帳。
原來買股票包賺錢,所以可以列為自償性公共債務。唉,這種話也能說,這真的是經建會的官員嗎?每個買股票的人都嘛以獲利為目標,有誰是有賠錢為目標嗎?可是股息跟賣股票所得,就真的可以做為本息償還來源嗎?這分明就是要規避公債法嘛,陳博志先生講的到底哪裡有錯?
還有,人家講的重點分明是這個:行政院昨(21日)晚召開卡玫基風災檢討會,決定「移緩濟急」,調整擴大內需預算,把和防洪、防災有關的413億元,優先拿來治水,而且在1個月之內,就會提出整體計畫,以免又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怎麼經建會裝起糊塗來了?「預算法」第62條可是寫的很清楚:總預算內各機關、各政事及計畫或業務科目間之經費,不得互相流用。
怎麼現在經建會又只答想答的?
引用自
http://www.wretch.cc/blog/phopicking/13682848
陳博志先生建言與經建會無力的回答(I)
問題一:國家面臨的外部挑戰不只限於金融風暴方面。
回應:
1.當前我國面臨的外在挑戰有:美國金融風暴持續擴大蔓延, 2009年美、日、歐盟三大經濟體將同步衰退;新興經濟體的跨國企業日漸茁壯,亞洲經貿結盟網絡以「ASEAN+N」模式逐步成形;國際原物料價格中長期仍將維持相對高檔;國際環保規範的益趨嚴格,綠色產業新商機不容小覷等,外在環境嚴峻。
2.面對此次國際金融風暴引發之全球經濟衰退,政府所提出「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係以「刺激消費」、「振興投資、加強建設」,以及「穩定金融、促進出口」作為三大基本政策方向。其中,在促進出口方面,鑒於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相當的可觀,政府將以專案的方式,建立新的市場及銷售管道。此外,政府第一階段新增1,000億元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用於協助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並採行「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三挺政策,以協助解決企業融資等問題。
3.面對亞洲區域制度化整合將加速推展,並逐步整合為單一市場的衝擊,政府將善用兩岸關係和緩之契機,加強全球連結,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整合活動,尋求與重要經貿伙伴洽簽FTA,以協助企業全球布局,拓展商機。
陳博志先生的說法大致上是:金融風暴雖然造成金融危機,可是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我們的出口減少,才是最大的打擊,馬政府沒有了解到這點,一直在看股市,搞錯了方向。
馬政府執政半年,沒有針對出口的問題進行解決(事實上大概到現在也還是不知道怎麼解決,只會喊口號),只會把錢拿去救股市,還救不起來。所以現在台灣的大企業生意不好,開始裁員,經濟衰退將會是個必然。
經建會的回應迴避了時間的問題。金融風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次貸危機這可是已經炒了很久的議題。怎麼會一副到最近才忽然想起來要促進出口呢?然後你要促進出口的方式,是以專案的方式,建立新的市場及銷售管道。以及新增1,000億元國發基金,用於協助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這會有效嗎?
我們的政府要是有能力建立新的市場及銷售管道,那就可以改組開公司了。這波景氣衰退是幾個強大的經濟體消費整個緊縮,等於是把全球經濟的活水從源頭打斷了,問題不在於什麼新的市場,問題在有錢國家的人都不願意消費,這跟我們面臨的問題一樣。財富從股市被蒸發,人民怕死不敢消費。
可是政府一心想說中國才是台灣的解藥,所以一天到晚說的是不可以自外於中國,好像美國日本歐洲市場都不存在一樣。在外交上還奉行什麼活路外交,其實就是不斷往中國靠攏。現在好啦,美國不消費,全世界靠出口給美國的國家都死了,中國都自顧不暇了,那怎麼樣才會來資助台灣的經濟發展咧?
陸資在哪裡?陸客在哪裡?炒樓團在哪裡?
咦,這好像是下一題。XD
有時候也覺得很奇怪,這明明連我這種非科班出身的三腳貓都懂的問題,這些人是在裝什麼笨呀?
問題二:中國經濟遭遇不景氣,馬政府還要一直開放對中國的投資,會造成更大衝擊。
回應:
1.全球化時代來臨,兩岸在語言、文化相通,距離相近下,台商於1989年代後期起,紛紛前往大陸投資,並增加對台灣機械設備與中間產品的採購,帶動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此乃大勢所趨,不因政府更替有所改變。
2.近來受到美國金融風暴影響,全球經濟明顯放緩,中國大陸出口勢必將會受到波及。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產品中,約有9成為中間財與機械設備,主要做為中國出口的生產投入,所受影響在所難免。對此,為提振國內經濟,政府已推動「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內容涵蓋「刺激消費」、「振興投資、加強建設」,以及「穩定金融、促進出口」三個基本政策方向,共提出10項措施,可望帶動國內投資及消費,對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景氣有正面助益。
陳博志先生提到馬政府還要一直開放對中國的投資,就會造成更大的衝擊。這句話的理由是:中國在遭遇不景氣時會進行出口擴張,他們現在已經提高出口退稅率,人民幣不再升值甚至要貶值,這麼做會替代台灣產品的國際市場;更常用的則是進口替代,貿易壁壘不讓他國產品進來。
也就是說:
1.中國會讓貨幣貶值或採取其他措施來刺激出口。
2.會設貿易壁壘,我們的東西就賣不進去。
貿易壁壘另一個隱含的意思就是我們要賣東西進去的話,可能要拿別的東西去換,比如說主權,例如說胡錦濤來台巡視時,大家要列隊跪拜歡迎之類的。
可是我們的經建會回答的是提振國內經濟,政府已推動「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
人家在跟你講出口的問題,在跟你講台商賣東西進中國會有貿易壁壘,你回應政府要帶動國內投資及消費?
哇塞,這真是完全地跳針。
要回應別人的論點,你不聽別人講什麼,自己寫作文自己爽,這是要幹嘛?
問題三:馬政府比較不重視人民,較重視資本家或經濟成長數字。如油價在漲,人民關切物價問題,馬政府卻急得反映油價成本,不顧人民感受。
回應:
為緩和對國內物價的壓力,民進黨執政時期自96年12月起凍結油價上漲。惟油價凍漲政策不符使用者付費原則,並扭曲資源配置,進而影響長期物價穩定。為促進經濟穩定發展,並兼顧民生物價的穩定,新政府於5月20日上任後,決定調整國內能源價格,由行政院於97年5月22日正式通過「當前物價穩定方案」,以發揮市場機制,並同步採行配套措施,如:對大眾運輸用油補貼、加強弱勢族群照顧等,兼顧物價穩定與民眾感受。目前國內最新(97年11月29日)調整之油價,92無鉛汽油零售價為每公升20.6元、超級柴油零售價為每公升17.3元,已跌至93年上半年水準,民眾普遍反映良好。
金扣八,又來了。我連靠盃都覺得應該要換個term了,為什麼到現在還在炒這種冷飯?
油價凍漲是國民黨立委做成立院決議要民進黨政府搞的,馬英九選舉期間講要凍漲,這是常來部落格的格友聽到耳朵都要爛掉的事實。
一次漲足,是兼顧什麼民生物價的穩定?斯
大宗物資貨物稅減半,請問一下我們買到的麵粉有比較便宜嗎?到現在小麥價格跌下去了,我們買的麵粉有比較便宜嗎?有反映成本嗎?
油品貨物稅減半,國庫稅收短少,台塑爽的不得了,我們這段期間享受到什麼好處?
還不要提現在天然氣明明價格下跌,燃媒燃料油都下跌,都是幾近腰斬,我們的電還要一路漲價上去,瓦斯也一直沒有反映成本降價,只會說石油有降價,這是哪邊頭殼壞去?當前物價穩定方案是發揮了什麼屁用?我去買衛生紙還是一大袋一百塊出頭的東西就硬生生貴了10塊以上呀。拿不成可以拿當前物價穩定方案來擦屁股嗎?
問題四:現在不景氣,人民最重視就業,因為失業的傷害很大,但馬政府卻只在意經濟成長。
回應:
1.近期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景氣趨緩影響,各國都面臨失業率上升的問題。為舒緩失業上升情勢,政府除積極擴大公共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外,並自97年11月起推動「97年短期促進就業措施」,97年可提供4.6萬個就業機會,相關措施多可延續至98年,約可提供5.6萬個就業機會,以中高齡勞工、婦女、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大學畢業無工作經驗者為優先進用對象,並結合就業與訓練,厚植勞工就業準備力,有利勞工穩定就業。
2.為活絡勞動市場及輔助增加就業機會,行政院已於11月通過「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以積極勞動市場政策為主軸,推動「擴大產學合作」、「強化職業訓練」、「提升就業媒合成功率」、「提供工資補貼」、「協助創業或自僱工作者」、「加強短期就業機會」等短、中、長期措施,每年約可提供就業機會4.8萬人、訓練機會約24萬人次,以協助降低失業率。
我來摘要一下陳博志先生的談話:
現在不景氣,人民最重視就業,因為失業的傷害很大,但馬政府卻只在意經濟成長,五個月前在野黨建議退稅濟貧,他不同意,還把全部力量放在擴大內需、刺激股市。
失業率早就在上升,而且破了百分之四,九月份比八月份高,這是非常不得了的事,因為通常九月份大學畢業生已經陸續找到工作,但是我們的馬總統卻在上週說明年失業率要百分之三,然後這週又出來說要擴大就業方案,後知後覺到這個地步。
你比對一下你就知道,陳先生完全命中要害。
這怎麼說呢?
他罵的是,馬政府前面五個月在幹嘛?520就任到10月份,到底都在幹嘛?
結果行政院的回應都是,有呀,我們從11月開始就推動啦。
關鍵就在這邊!很多事情都是早有跡象,不是一直到11月才忽然失業率攀升,不是一直到現在才發現,經濟成長率沒有到6%。不是到現在才發現,第四季不會好。那先前劉兆玄在講第四季會好,是想要騙誰?完全活在會好會好的假象怠惰不做事,只有派史亞平出來粉飾太平,派邱正雄出來說謊,這是有什麼用?
引用自
http://www.wretch.cc/blog/phopicking/13682611
回應:
1.當前我國面臨的外在挑戰有:美國金融風暴持續擴大蔓延, 2009年美、日、歐盟三大經濟體將同步衰退;新興經濟體的跨國企業日漸茁壯,亞洲經貿結盟網絡以「ASEAN+N」模式逐步成形;國際原物料價格中長期仍將維持相對高檔;國際環保規範的益趨嚴格,綠色產業新商機不容小覷等,外在環境嚴峻。
2.面對此次國際金融風暴引發之全球經濟衰退,政府所提出「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係以「刺激消費」、「振興投資、加強建設」,以及「穩定金融、促進出口」作為三大基本政策方向。其中,在促進出口方面,鑒於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相當的可觀,政府將以專案的方式,建立新的市場及銷售管道。此外,政府第一階段新增1,000億元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用於協助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並採行「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三挺政策,以協助解決企業融資等問題。
3.面對亞洲區域制度化整合將加速推展,並逐步整合為單一市場的衝擊,政府將善用兩岸關係和緩之契機,加強全球連結,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整合活動,尋求與重要經貿伙伴洽簽FTA,以協助企業全球布局,拓展商機。
陳博志先生的說法大致上是:金融風暴雖然造成金融危機,可是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我們的出口減少,才是最大的打擊,馬政府沒有了解到這點,一直在看股市,搞錯了方向。
馬政府執政半年,沒有針對出口的問題進行解決(事實上大概到現在也還是不知道怎麼解決,只會喊口號),只會把錢拿去救股市,還救不起來。所以現在台灣的大企業生意不好,開始裁員,經濟衰退將會是個必然。
經建會的回應迴避了時間的問題。金融風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次貸危機這可是已經炒了很久的議題。怎麼會一副到最近才忽然想起來要促進出口呢?然後你要促進出口的方式,是以專案的方式,建立新的市場及銷售管道。以及新增1,000億元國發基金,用於協助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這會有效嗎?
我們的政府要是有能力建立新的市場及銷售管道,那就可以改組開公司了。這波景氣衰退是幾個強大的經濟體消費整個緊縮,等於是把全球經濟的活水從源頭打斷了,問題不在於什麼新的市場,問題在有錢國家的人都不願意消費,這跟我們面臨的問題一樣。財富從股市被蒸發,人民怕死不敢消費。
可是政府一心想說中國才是台灣的解藥,所以一天到晚說的是不可以自外於中國,好像美國日本歐洲市場都不存在一樣。在外交上還奉行什麼活路外交,其實就是不斷往中國靠攏。現在好啦,美國不消費,全世界靠出口給美國的國家都死了,中國都自顧不暇了,那怎麼樣才會來資助台灣的經濟發展咧?
陸資在哪裡?陸客在哪裡?炒樓團在哪裡?
咦,這好像是下一題。XD
有時候也覺得很奇怪,這明明連我這種非科班出身的三腳貓都懂的問題,這些人是在裝什麼笨呀?
問題二:中國經濟遭遇不景氣,馬政府還要一直開放對中國的投資,會造成更大衝擊。
回應:
1.全球化時代來臨,兩岸在語言、文化相通,距離相近下,台商於1989年代後期起,紛紛前往大陸投資,並增加對台灣機械設備與中間產品的採購,帶動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此乃大勢所趨,不因政府更替有所改變。
2.近來受到美國金融風暴影響,全球經濟明顯放緩,中國大陸出口勢必將會受到波及。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產品中,約有9成為中間財與機械設備,主要做為中國出口的生產投入,所受影響在所難免。對此,為提振國內經濟,政府已推動「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內容涵蓋「刺激消費」、「振興投資、加強建設」,以及「穩定金融、促進出口」三個基本政策方向,共提出10項措施,可望帶動國內投資及消費,對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景氣有正面助益。
陳博志先生提到馬政府還要一直開放對中國的投資,就會造成更大的衝擊。這句話的理由是:中國在遭遇不景氣時會進行出口擴張,他們現在已經提高出口退稅率,人民幣不再升值甚至要貶值,這麼做會替代台灣產品的國際市場;更常用的則是進口替代,貿易壁壘不讓他國產品進來。
也就是說:
1.中國會讓貨幣貶值或採取其他措施來刺激出口。
2.會設貿易壁壘,我們的東西就賣不進去。
貿易壁壘另一個隱含的意思就是我們要賣東西進去的話,可能要拿別的東西去換,比如說主權,例如說胡錦濤來台巡視時,大家要列隊跪拜歡迎之類的。
可是我們的經建會回答的是提振國內經濟,政府已推動「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
人家在跟你講出口的問題,在跟你講台商賣東西進中國會有貿易壁壘,你回應政府要帶動國內投資及消費?
哇塞,這真是完全地跳針。
要回應別人的論點,你不聽別人講什麼,自己寫作文自己爽,這是要幹嘛?
問題三:馬政府比較不重視人民,較重視資本家或經濟成長數字。如油價在漲,人民關切物價問題,馬政府卻急得反映油價成本,不顧人民感受。
回應:
為緩和對國內物價的壓力,民進黨執政時期自96年12月起凍結油價上漲。惟油價凍漲政策不符使用者付費原則,並扭曲資源配置,進而影響長期物價穩定。為促進經濟穩定發展,並兼顧民生物價的穩定,新政府於5月20日上任後,決定調整國內能源價格,由行政院於97年5月22日正式通過「當前物價穩定方案」,以發揮市場機制,並同步採行配套措施,如:對大眾運輸用油補貼、加強弱勢族群照顧等,兼顧物價穩定與民眾感受。目前國內最新(97年11月29日)調整之油價,92無鉛汽油零售價為每公升20.6元、超級柴油零售價為每公升17.3元,已跌至93年上半年水準,民眾普遍反映良好。
金扣八,又來了。我連靠盃都覺得應該要換個term了,為什麼到現在還在炒這種冷飯?
油價凍漲是國民黨立委做成立院決議要民進黨政府搞的,馬英九選舉期間講要凍漲,這是常來部落格的格友聽到耳朵都要爛掉的事實。
一次漲足,是兼顧什麼民生物價的穩定?斯
大宗物資貨物稅減半,請問一下我們買到的麵粉有比較便宜嗎?到現在小麥價格跌下去了,我們買的麵粉有比較便宜嗎?有反映成本嗎?
油品貨物稅減半,國庫稅收短少,台塑爽的不得了,我們這段期間享受到什麼好處?
還不要提現在天然氣明明價格下跌,燃媒燃料油都下跌,都是幾近腰斬,我們的電還要一路漲價上去,瓦斯也一直沒有反映成本降價,只會說石油有降價,這是哪邊頭殼壞去?當前物價穩定方案是發揮了什麼屁用?我去買衛生紙還是一大袋一百塊出頭的東西就硬生生貴了10塊以上呀。拿不成可以拿當前物價穩定方案來擦屁股嗎?
問題四:現在不景氣,人民最重視就業,因為失業的傷害很大,但馬政府卻只在意經濟成長。
回應:
1.近期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景氣趨緩影響,各國都面臨失業率上升的問題。為舒緩失業上升情勢,政府除積極擴大公共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外,並自97年11月起推動「97年短期促進就業措施」,97年可提供4.6萬個就業機會,相關措施多可延續至98年,約可提供5.6萬個就業機會,以中高齡勞工、婦女、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大學畢業無工作經驗者為優先進用對象,並結合就業與訓練,厚植勞工就業準備力,有利勞工穩定就業。
2.為活絡勞動市場及輔助增加就業機會,行政院已於11月通過「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以積極勞動市場政策為主軸,推動「擴大產學合作」、「強化職業訓練」、「提升就業媒合成功率」、「提供工資補貼」、「協助創業或自僱工作者」、「加強短期就業機會」等短、中、長期措施,每年約可提供就業機會4.8萬人、訓練機會約24萬人次,以協助降低失業率。
我來摘要一下陳博志先生的談話:
現在不景氣,人民最重視就業,因為失業的傷害很大,但馬政府卻只在意經濟成長,五個月前在野黨建議退稅濟貧,他不同意,還把全部力量放在擴大內需、刺激股市。
失業率早就在上升,而且破了百分之四,九月份比八月份高,這是非常不得了的事,因為通常九月份大學畢業生已經陸續找到工作,但是我們的馬總統卻在上週說明年失業率要百分之三,然後這週又出來說要擴大就業方案,後知後覺到這個地步。
你比對一下你就知道,陳先生完全命中要害。
這怎麼說呢?
他罵的是,馬政府前面五個月在幹嘛?520就任到10月份,到底都在幹嘛?
結果行政院的回應都是,有呀,我們從11月開始就推動啦。
關鍵就在這邊!很多事情都是早有跡象,不是一直到11月才忽然失業率攀升,不是一直到現在才發現,經濟成長率沒有到6%。不是到現在才發現,第四季不會好。那先前劉兆玄在講第四季會好,是想要騙誰?完全活在會好會好的假象怠惰不做事,只有派史亞平出來粉飾太平,派邱正雄出來說謊,這是有什麼用?
引用自
http://www.wretch.cc/blog/phopicking/13682611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歐盟強烈譴責中國處決伍維漢
歐盟措辭強烈地譴責中國處決涉嫌為台灣作間諜的伍維漢。
在聲明當中,歐盟說處決伍維漢嚴重破壞了彼此間的互信精神。
傳出伍維漢被處決的同一天,歐盟與中國的官員正舉行人權對話,歐盟官員也在會上向中方表達對此的不滿。
歐盟求情
奧地利外長普拉斯尼克形容中國是故意和整個歐盟"作對"。歐盟曾經多次呼籲中國不要處決伍維漢。
普拉斯尼克還說,中國處決伍維漢破壞了中國在奧地利的形像。
奧地利外交部的新聞稿說,普拉斯尼克認為,中國在中歐人權對話的同日行刑,突顯中方處理此案的"蠻橫與冷酷"。
伍維漢曾經居住奧地利多年,他的兩個女兒也都擁有奧地利國籍。
更加惡化
幾天前,中國才因為歐盟現任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計劃在12月會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而推遲了每年一度的中歐峰會。
處決伍維漢勢必會令業已相當緊張的關係更加惡化。歐盟還在聲明中說,處決伍維漢傷害了彼此的尊重。
外圍組織
伍維漢被控為台灣"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作間諜,提供了包括中國高層領導人健康情況的情報。
該組織是國民黨在80年代在台灣成立的"愛國團體"。在台灣民主化之後,其主要活動大多集中在歐美。活動的宗旨則是宣揚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統一兩岸。
但是在伍維漢被起訴之前,很少有該組織在中國搜集情報的報道。而且在國民黨強人、前總統蔣經國過世之後,該組織和官方的關係也日益疏遠。
引用自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50000/newsid_7755800/7755892.stm
在聲明當中,歐盟說處決伍維漢嚴重破壞了彼此間的互信精神。
傳出伍維漢被處決的同一天,歐盟與中國的官員正舉行人權對話,歐盟官員也在會上向中方表達對此的不滿。
歐盟求情
奧地利外長普拉斯尼克形容中國是故意和整個歐盟"作對"。歐盟曾經多次呼籲中國不要處決伍維漢。
普拉斯尼克還說,中國處決伍維漢破壞了中國在奧地利的形像。
奧地利外交部的新聞稿說,普拉斯尼克認為,中國在中歐人權對話的同日行刑,突顯中方處理此案的"蠻橫與冷酷"。
伍維漢曾經居住奧地利多年,他的兩個女兒也都擁有奧地利國籍。
更加惡化
幾天前,中國才因為歐盟現任輪值主席國-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計劃在12月會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而推遲了每年一度的中歐峰會。
處決伍維漢勢必會令業已相當緊張的關係更加惡化。歐盟還在聲明中說,處決伍維漢傷害了彼此的尊重。
外圍組織
伍維漢被控為台灣"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作間諜,提供了包括中國高層領導人健康情況的情報。
該組織是國民黨在80年代在台灣成立的"愛國團體"。在台灣民主化之後,其主要活動大多集中在歐美。活動的宗旨則是宣揚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統一兩岸。
但是在伍維漢被起訴之前,很少有該組織在中國搜集情報的報道。而且在國民黨強人、前總統蔣經國過世之後,該組織和官方的關係也日益疏遠。
引用自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50000/newsid_7755800/7755892.stm
突破網管封鎖!免開瀏覽器、用Email上網
使用方法:
第1步
寄信時在收件者欄位打上「browse@webinmail.com」
,郵件的主旨欄位輸入你要參訪的網址,如「http://briian.com/」,然後直接寄出去就是了。
第2步 另外也可支援Google搜尋的功能,只要在主旨欄位上輸入「google:關鍵字」這樣的標題,寄出去之後,就會幫你搜尋Google,並把搜結果寄回給你。另外也可在Google中作圖片搜尋,使用方法:
在主旨欄位輸入:googleimg:關鍵字
注意!如果要搜尋中文字的話,記得郵件寄出之前要從〔格式〕→【編碼】將郵件編碼改成【Unicode(UTF-8)】,才可順利用中文搜尋並收到正確中文內容。
第4步 如果收到的郵件裡面的中文字是亂碼,記得先按〔檢視〕→【編碼】→【Unicode(UTF-8)】或【繁體中文(Big5)】之類的編碼,來讓它正常顯示中文網頁內容。
引用自
http://briian.com/?p=5944
第1步
寄信時在收件者欄位打上「browse@webinmail.com」
,郵件的主旨欄位輸入你要參訪的網址,如「http://briian.com/」,然後直接寄出去就是了。
第2步 另外也可支援Google搜尋的功能,只要在主旨欄位上輸入「google:關鍵字」這樣的標題,寄出去之後,就會幫你搜尋Google,並把搜結果寄回給你。另外也可在Google中作圖片搜尋,使用方法:
在主旨欄位輸入:googleimg:關鍵字
注意!如果要搜尋中文字的話,記得郵件寄出之前要從〔格式〕→【編碼】將郵件編碼改成【Unicode(UTF-8)】,才可順利用中文搜尋並收到正確中文內容。
第4步 如果收到的郵件裡面的中文字是亂碼,記得先按〔檢視〕→【編碼】→【Unicode(UTF-8)】或【繁體中文(Big5)】之類的編碼,來讓它正常顯示中文網頁內容。
引用自
http://briian.com/?p=5944
訂閱:
文章 (Atom)